【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5
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科学的划界与体系结构
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学。实验得到证据 很多实验得到很多证据。提出很多理论。收集更多证据,摒弃明显错误的理论。
所有的理论都有假设
科学简洁美。如务必要,切勿增加实体。且无增加假设。
提出的理论未必全对,但比其他理论更接近真相。
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天然自然的过程中对天然自然规律的把握,是人类把天然自然转换为人工自然的方法。
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以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务的规律性。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社会劳动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生方式和精神创造方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既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同时科学又扎根于文化之中。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早期科学只是单纯的认识自然,是属于科学家个人的行为。现在的科学是组织化社会话,企业、集团、国家乃至国际间合作的科学研究逐步增多。科学之外的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科学研究中来。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协调科学研究的进行,科学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的体系与结构
科学是可检验性的、需要验证的知识。
科学的真理性是相对的。
科学:牛顿力学定律、量子力学理论
非科学:魔术、哲学
伪科学:星占学、特异功能
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是什么?
逻辑证实主义的“证实”标准; 从逻辑上被“经验证实”的才是科学。是反“形而上学”的。
逻辑证伪主义的“证伪”标准; 没有所谓科学的方法,有的只是试验和试错的方法。只有能被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是批判的理性主义。
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标准; 证伪不能推翻一个理论,只有一个新的、更成功的科学理论才能取代旧的科学理论。
**历史主义的“范式”标准。**是否科学取决于有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范式”,科学的发展不体现为科学理论从逻辑上被经验“证实”或“证伪”,而在于范式“替代“。科学共同体。共同范式。
科学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限的,科学又它的适用范围。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理论具有客观真理性、普遍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什么样的知识才算是科学知识或科学理论?
科学具有什么样的体系结构?
判断命题的真假有两种思路。
证实和证伪。
有时证实比证伪容易,有时证伪比证实容易,那么就要看准问题的特点。
有人说存在外星人,证据是自己看到过外星人。要证伪是件不容易的事。
3是奇数。这个命题很容易证实。3是整数,且3除以2的余数不为0,所以3是奇数。要通过证伪来确定命题为真,则会是个繁杂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