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科学的划界与体系结构

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学。实验得到证据 很多实验得到很多证据。提出很多理论。收集更多证据,摒弃明显错误的理论。

所有的理论都有假设

科学简洁美。如务必要,切勿增加实体。且无增加假设。

提出的理论未必全对,但比其他理论更接近真相。

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天然自然的过程中对天然自然规律的把握,是人类把天然自然转换为人工自然的方法。

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以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务的规律性。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社会劳动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生方式和精神创造方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既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同时科学又扎根于文化之中。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早期科学只是单纯的认识自然,是属于科学家个人的行为。现在的科学是组织化社会话,企业、集团、国家乃至国际间合作的科学研究逐步增多。科学之外的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科学研究中来。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协调科学研究的进行,科学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的体系与结构

科学是可检验性的、需要验证的知识。

科学的真理性是相对的。

科学:牛顿力学定律、量子力学理论

非科学:魔术、哲学

伪科学:星占学、特异功能

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是什么?

逻辑证实主义的“证实”标准; 从逻辑上被“经验证实”的才是科学。是反“形而上学”的。

逻辑证伪主义的“证伪”标准; 没有所谓科学的方法,有的只是试验和试错的方法。只有能被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是批判的理性主义。

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标准; 证伪不能推翻一个理论,只有一个新的、更成功的科学理论才能取代旧的科学理论。

**历史主义的“范式”标准。**是否科学取决于有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范式”,科学的发展不体现为科学理论从逻辑上被经验“证实”或“证伪”,而在于范式“替代“。科学共同体。共同范式。

科学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限的,科学又它的适用范围。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理论具有客观真理性、普遍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什么样的知识才算是科学知识或科学理论?

科学具有什么样的体系结构?

判断命题的真假有两种思路。

证实和证伪。

有时证实比证伪容易,有时证伪比证实容易,那么就要看准问题的特点。

有人说存在外星人,证据是自己看到过外星人。要证伪是件不容易的事。

3是奇数。这个命题很容易证实。3是整数,且3除以2的余数不为0,所以3是奇数。要通过证伪来确定命题为真,则会是个繁杂的过程。

人工智能哲学

为什么人工智能科学需要哲学参与?

不同国家的哲学文化对于其AI研究所造成的影响(积极和消极的)

论点:一种开放、宽容、鼓励创新的哲学文化,乃是AI科学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思想条件之一。

哲学是什么?

计算机中的的病毒和生命体中的病毒概念上是相似的,它们都能够快速繁殖,带来巨大的危害。

生命体的基本构成一定要有碳水化合物吗?如果甲烷基生物可算作生命体,那么把范围扩大,人工生命或者电子数码智慧体也可以被当做生命。生物学家不会考虑这个问题,这是生物哲学家要考虑的问题。

哲学研究的特点:

哲学思考很大的问题,澄清基本概念。

在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之间寻找汇通点,而不受某一具体学科视野之局限。

重视论证和辩护,相对轻视证据的约束。因为研究的问题很抽象,经验证据通常帮不上忙,但哲学依然是理性的,是经得起论证的。

汇通:比如说法学和神经科学,法学是社会科学,神经科学是典型的理科,它们之间会有交叉,比如对于一个证人的大脑状态的病理学分析可以用来判断其证词是否可信。对于药物的管制是法学任务,要制定这些法学制度时有需要对这些药物化学生物学作用有所理解。哲学就是汇通各门知识,解决鸡对鸭讲的矛盾。

图灵测验:一个机器的行为能够骗过人类用户,则这个机器是有智能的。背后的哲学思想是行为主义思想,仅根据外部行为来判断其外部心灵。外部行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因为内在的东西科学无法测量,科学智能测量外在的、客观的、可以进入第三人称视野的东西。

人工智能研究的问题很奇怪:

智能是什么?

  • 如果是未雨绸缪,需要一个庞大的知识库。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当你遇到情况A‘时,请打开锦囊A,如果A解决不了,请打开锦囊B,B还没解决再打开锦囊C。

  • 如果人工智能是人工大脑。

心理学太关注人,缺乏抽象。哲学更适合给人工智能帮助。

在美国进行AI研究的优势: 资金充裕,科研机制有活力,哲学和科学互动频繁

欧洲:财力略逊,(体制上)德国的哲学教育偏向人文经典的解读,哲学研究难以对当下热点问题作出回应,跨学科支持力度小。

日本:经济结构不是一个纯粹的西式自由主义体系。日本的哲学界基本是拷贝欧洲的哲学界。

高铁计划、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这些计划的特点是,我们清楚计划本身是什么,最终要到达什么终点。这不是一个科学困难,而是一个工程困难,那么举国之力是可以完成的,所以这些计划都是国家牵头完成的。

但是关于人工智能是什么?我们不知道,这是哲学困难,即使集中国家力量也无法解决。日本曾计划举国之力创造第五代计算机,以失败告终,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仅看到了AI建构的工程学面向,却没有看到其背后的哲学难题。

苏联:教训。认为人工智能科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抑制了这个学科的发展。马克思说”机器只能是转移价值,不能够生产价值“,而人工智能是能够独立产生智慧和生产力的东西。

Matlab软件启动慢初始化很久

  1. 首先右键此电脑—>属性,找到高级系统设置
  1. 点击环境变量
  1. 新建一个系统变量,变量名为LM_LICENSE_FILE
    阅读全文 »

Git把笔记上传GitHub仓库保管

为E:\HOLDER\writing文件夹创建了git仓库

在github上创建了个人仓库writing,用于存放这个文件夹下的所有笔记

  1. 选中文件夹,打开Git Gui界面

  2. Remote选项,连接到我的github上的writing仓库

  3. Branch选项,新建分支1.0

  4. 依次Rescan、Stage Changed、Commit

  5. Push,输入密码,success ! 完成了

LaTeX 是一种基于ΤΕΧ 的排版系统,其中非常突出的是方便而强大的数学公式排版能力

结合Matlab的实时脚本编辑器使用!编编写Matlab学习文档很美。

不同的软件中使用LaTeX语法略有差别,不是完全一样的!

阅读全文 »

系统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可以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在热力学中学到过。

系统的状态 系统可以分为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和远离平衡系统。

系统相互作用 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要素一定是相对系统而言的

  • 没有单一的要素,就像在《被讨厌的人》里面说的,没有一个孤立而存在的人,人/要素一定处在于某个或多个组织/系统中,比如家庭、班级、团队……

系统与其要素的关系是非加和性的

  • 要素之间存在联系才能成为系统。

环境作用于系统:

环境提供了物质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

物质系统的功能只有在环境中才得以表现

环境调控物质系统

物质形态多样性

物质形态:非生命和非生命两大类

非生命的物质构成从宇观、宏观到微观的物质系统

生命大体可分为微生物、职务和动物

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

上层系统与下层系统之间以双向因果链的方式相互作用

上向因果链:底层系统运行规律影响上层系统的运行规律,但上层规律不是下层规律的加和,上层规律会出现新的特征。

下向因果链:上层系统的规律会限制下层系统的运行规律。要下层系统规律和相关性,还要考虑上层系统的限定。

可逆 如果系统从某一状态变到另一状态后,能够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回复到原状。

演化 是不可逆的运动,一切不可逆的过程都存在时间箭头。

系统要走向进化、退化,必须要先远离平衡态。打破平衡!失稳。非线性机制是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维系形成有机整体。

  • 进化

  • 退化

二者同存共生

  • 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内在地包含着退化,以退化为主的过程常常也内在地包含着进化。纯粹的进化/退化很罕见
  • 某些方面进化、某些方面退化
  • 进化以环境的某些退化为代价

反思:人类社会的进化,往往是以自然环境的退化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