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人工智能哲学
人工智能哲学
为什么人工智能科学需要哲学参与?
不同国家的哲学文化对于其AI研究所造成的影响(积极和消极的)
论点:一种开放、宽容、鼓励创新的哲学文化,乃是AI科学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思想条件之一。
哲学是什么?
计算机中的的病毒和生命体中的病毒概念上是相似的,它们都能够快速繁殖,带来巨大的危害。
生命体的基本构成一定要有碳水化合物吗?如果甲烷基生物可算作生命体,那么把范围扩大,人工生命或者电子数码智慧体也可以被当做生命。生物学家不会考虑这个问题,这是生物哲学家要考虑的问题。
哲学研究的特点:
哲学思考很大的问题,澄清基本概念。
在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之间寻找汇通点,而不受某一具体学科视野之局限。
重视论证和辩护,相对轻视证据的约束。因为研究的问题很抽象,经验证据通常帮不上忙,但哲学依然是理性的,是经得起论证的。
汇通:比如说法学和神经科学,法学是社会科学,神经科学是典型的理科,它们之间会有交叉,比如对于一个证人的大脑状态的病理学分析可以用来判断其证词是否可信。对于药物的管制是法学任务,要制定这些法学制度时有需要对这些药物化学生物学作用有所理解。哲学就是汇通各门知识,解决鸡对鸭讲的矛盾。
图灵测验:一个机器的行为能够骗过人类用户,则这个机器是有智能的。背后的哲学思想是行为主义思想,仅根据外部行为来判断其外部心灵。外部行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因为内在的东西科学无法测量,科学智能测量外在的、客观的、可以进入第三人称视野的东西。
人工智能研究的问题很奇怪:
智能是什么?
-
如果是未雨绸缪,需要一个庞大的知识库。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当你遇到情况A‘时,请打开锦囊A,如果A解决不了,请打开锦囊B,B还没解决再打开锦囊C。
-
如果人工智能是人工大脑。
心理学太关注人,缺乏抽象。哲学更适合给人工智能帮助。
在美国进行AI研究的优势: 资金充裕,科研机制有活力,哲学和科学互动频繁。
欧洲:财力略逊,(体制上)德国的哲学教育偏向人文经典的解读,哲学研究难以对当下热点问题作出回应,跨学科支持力度小。
日本:经济结构不是一个纯粹的西式自由主义体系。日本的哲学界基本是拷贝欧洲的哲学界。
高铁计划、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这些计划的特点是,我们清楚计划本身是什么,最终要到达什么终点。这不是一个科学困难,而是一个工程困难,那么举国之力是可以完成的,所以这些计划都是国家牵头完成的。
但是关于人工智能是什么?我们不知道,这是哲学困难,即使集中国家力量也无法解决。日本曾计划举国之力创造第五代计算机,以失败告终,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仅看到了AI建构的工程学面向,却没有看到其背后的哲学难题。
苏联:教训。认为人工智能科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抑制了这个学科的发展。马克思说”机器只能是转移价值,不能够生产价值“,而人工智能是能够独立产生智慧和生产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