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6

辩证看待科学理论的公理化方法

1、科学理论公理化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A、作为公理化前提的公理本身的可质疑性与独立性问题。例如在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和运动三定律是公理,但是在相对论中却是导出的——这说明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它在一种情境中可以很好进行说明、解释和预测,但这并不一定证明在其他情境中一定适用。

​ B、 作为公理化方法的无矛盾性与完备性问题。1930年,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从数学上证明,任何一个公理系统所导出的结论中,至少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可证明是错的或者必然是假的。而如果完全排除了矛盾的公理系统,将是不完备的,这就是所谓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说谎者悖论)

​ C、科学理论系统中指称对象的客观存在问题。比如“科学实在论”认为,如果我们认为一个理论是真的,就必然承诺科学理论所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尽管有的对象我们目前还不能检测到;而“反实在论”则认为,科学理论所指称的对象并不实际存在;

2、辩证的认识——科学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限的,科学有它的适用范围。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理论具有客观真理性、普遍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科学范式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们所“共同的东西”;

科学共同体,因为他们掌握了“共同的东西”所以成为共同体。

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内部和外部

  1. 科学家共同体共有的科学信念
  2. 科学家共同体共有的研究传统
  3. 科学家共同体共有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模型”
  4. 科学家共同体所共同使用的“工具、仪器”

例如:“地心说”范式、“日心说”范式

库恩的范式标准

  • 归纳法

    • 将两个或多个不想相关的定理进行归纳。
  • 演绎法

    • 没有创新性,用的是推论的方式,都是基于大前提(公理)得出的实例、应用。
    • 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
    • 逻辑上是必然可靠的。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技术目的性很强

技术的定义: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而科学的目的是求知,满足好奇心

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作为人用来延长人的自然肢体和活动器官的自然物,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