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PicGo图床功能测试(&教程)

图床测试(&教程)

  • 图床一般是指储存图片的服务器,一般写作的同学需要把图片上传到图床。

  • 图床有免费的付费的,自己的 GitHub 当然是免费的。

  • 这篇文章介绍如何把自己的 GitHub 当作图床,使用开源软件 PicGo ,把图片上传到 GitHub。

  • 当然了PicGo 除了可以把 GitHub 作为图床,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图床。

  • 我的操作系统是 windows 10,我们开始吧!

下载 PicGo

官网免费下载:PicGo (molunerfinn.com)

创建存放图片的仓库

获取token

  1. 如果从本地往仓库上传图片,需要有类似于 密钥 的东西🔑,也就是这一步获取的 token
  2. 点击右上角的头像,选择 settings
  3. 进入设置页面,点击左侧的 Developer Settings
  4. 进入如下的页面,选择左侧的 Personal access tokens
  5. 接着,点击右上角的 Generate new token 按钮
  6. 进入新建 token 的页面,按照图片的提示完成设置,然后点击最下面的 Generate token 按钮:
  7. 根据自己需求选择token的有效期,可以选择无限

然后页面就会显示新生成的 token,是一串数字和字母的组合,复制下来,接下来要用。

设置PicGo

打开 PicGo,点击左侧 图床设置,选择 GitHub 设置

下面是我填写的示范:

1
2
3
4
5
设定仓库名:就是你的GitHub用户名/仓库名
设定分支名:写 main就行
设定 Token:把刚刚生成的 token 填上
指定存储路径:写成 img/ ,以后的图片都会存在 img 文件夹下,也可以写成其他路径
设定自定义域名:这是固定的格式,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你的用户名/你的仓库名/main

然后点击确定即可,若配置的信息正确,在屏幕右下角会弹出设置成功的通知。

PicGo设置

  • 勾选 上传前重命名,每次上传时会弹出窗口让你自定义图片名。默认是以时间作为图片名。

  • 勾选 上传后自动赋值URL,这样上传完就可以直接去md文章中粘贴就可以插入图片了。

PicGo设置

上传图片

用PicGo上传图片到指定的GitHub图床仓库。或其他图床仓库。

上传成功后,右下角会弹出 上传成功 的提示

点击左边的相册,也会看到上传的图片,当然去 GitHub 仓库也能看到。点击复制,就能复制图片的 markdown 链接,完成👍

文章插入图片

用Typora编辑博客文章(MarkDown文件)

设置Typora

在Typora设置中关闭插入图片时自动复制或上传的功能

修改hexo配置文件_config

修改Hexo根目录—blog文件夹中的_config配置文件,关闭自动生成文章同名文件夹功能

上一张图片地址

成功啦!

从本地和远程端口访问效果如图:

成功显示出来了!

总结

利用PicGo和GitHub管理图片,将博客用到的图片存放于云端,而不占用自己的电脑内存空间。

  • 下载安装PicGo

  • 创建GitHub图片仓库

  • 配置GitHub

  • 设置PicGo

  • 给文章插入图片

  • 设置Typora

  • 修改hexo配置文件_config

最后说一句, GitHub 图床虽然免费,但是上传有些慢,也可能因为网络的原因上传失败,需要多试几次~

优点:

  1. 降低本地内存开销。通过图床仓库来管理的话图片就都保存在了GitHub云端上,可以节省本地空间了。在使用图床之前,我只发了几篇文章就占用了近100M的内存

  2. 简便很多。发博客很多都是用的截图,再也不用把截图保存到本地再插入到文章里了。

缺点:

  1. 图床仓库是公开的,上传图片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上传图片失败解决方法

目前知道的GitHub图床问题有:

  1. Token未更新
  2. 仓库名称带空格,配置时需要变为-
  3. 无法上传PNG
  4. 图片名称不能带+
  5. 仓库中已存在相同名称的图片,有时候上传了图片显示不出来,然后就习惯性把相册里的图删除,但其实在GitHub仓库里的文件并没有删除,所以再次上传时就会失败,原因是命名冲突
    • 解决方法在PicGo设置中勾选 时间戳重命名
    • 或者web进入GitHub图床仓库,然后删除重复命名的图片文件

参考文献:

图床工具的使用—PicGo - 简书 (jianshu.com)

(22条消息) GitHub + PicGo 搭建自己的图床_CatOneTwo的专栏-CSDN博客